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贾平高)“感谢你们,没有法院的调解,我们被拖欠的工资不知道怎么要回来。”近日,当事人老丁对法官说。
老丁是一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的当事人之一,和他情况相同的还有52名农民工。其中12名为残疾人。这起纠纷经醴陵市法院速裁团队倾力调解,使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兑现,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。
醴陵某服饰公司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制造。老丁等53人2012年就在公司从事外包装工作。今年2月,老丁等人被告知公司经营困难,通知他们不再上班。公司在经营期间已拖欠老丁等人工资款近200万元,老丁等人多次向公司讨要无果,遂通过当地镇政府联系到法院。
醴陵法院立案庭了解到老丁等人的情况后,考虑到其中大部分工人身患残疾,行动不便且年龄较大,无法通过网上或到现场进行立案,决定开通绿色通道,上门立案。经与当地镇政府和诉讼代表联系,干警到镇政府办事大厅向老丁等人了解案情、梳理法律关系后,耐心指导其书写起诉状,详细介绍诉讼流程。让大家通过“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”进行了立案。
服饰产业系醴陵当地优势产业。该系列案涉及农民工人数众多、金额较大,既关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,也关乎法治化营商环境。醴陵法院高度重视,速裁团队法官仔细研判案情,从降低维权成本、高效化解纠纷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出发,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,力促案件调解。
调解过程中,法官向服饰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,劝导其体谅农民工赚钱养家的不易,同时阐明不履行义务将承担的法律责任。负责人表示,公司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,目前确实存在困难。关于如何充分化解工人与公司之间的矛盾,法官提出了以时间换权益的方案。给服饰公司时间让其经营,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支付工人工资。
方案得到服饰公司负责人与老丁等人的一致同意,大家纷纷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,法院出具了调解书。至此,该系列纠纷得以化解,从立案到结案用时不到一1个月。
责编:刘惠明
一审:曾金春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